您好,欢迎访问荆州市建筑业协会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新闻公告 协会工作 会员动态 联系方式
1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住建委

2022年荆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十大亮点工作

发布时间:2023-01-06 00:00:00 | 阅读次数:

      2022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住建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推动四化同步、主攻四大目标,打好四大会战,聚焦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全系统干部职工,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尽最大努力交出了殊为不易的答卷。


      一、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开创新格局


      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2022年,计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预计达140亿元,占年度目标投资额的117%。谋划市政基础设施项目366个,建设荆江大道、中央公园、凤凰路、曲江路等大学城配套项目,完成长湖大道、津乡大道等片区主干道建设,打通工民路、太岳东路、河滨路、新风一路、屈原南路等5条“断头路”,顺利完成古城小样板和城市新客厅概念性和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关沮新城和高新区国家级农产品物流中心被纳入省级发展战略,“1+10”重点功能片区按年初计划稳步推进,高效实施。


      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城区实施主次干道雨污分流改造15条,改造管网雨污混错节点位350余处,开展水体清淤6万方,实施水生态修复建设约52万㎡;完成企事业单位、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及混错接改造86个,新建及改造排水管网224.35公里。同时,草市、城南2座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完成正式投入运行,累计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8万吨/日。


      二、房地产市场和住房保障平稳运行


      坚持“房住不炒”,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政策措施,6月14日出台“房十条”,加大人才购房补贴、公积金贷款等政策支持。12月2日,为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房十条”基础上结合上级政策,研究制订房地产“新十条”,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分别出台支持政策,提振市场信心,满足市民改善性住房需求。全年预计实现房地产投资288亿元,基本实现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目标。


      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持续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2022年,全市新开工棚户区改造3345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158套、发放租赁补贴1631户。为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制定《荆州市加快解决中心城区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住房困难问题试点实施方案》,出台《荆州市加快解决荆州城区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住房困难问题实施细则(试行)》,通过楼盘开发配建、收购商品房、盘活存量安置房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房源3330套,全面保障新市民、青年人生活品质。


      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截止目前,已完成31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涉及1605栋,惠及34629户,改造面积达337.28万㎡。荆州区和沙市区纳入城市建设领域连片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省级试点;公安县市政小区纳入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湖北日报》“湖北住建 共同缔造”专栏40多期相继报道我市新民社区、石闸门社区、粮贸小区、生产资料公司小区、红草坪小区、老人民医院宿舍、邮政公寓、地税小区等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的经验做法。


      三、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2年三季度,全市建筑业资质企业完成产值215.43亿元,同比增长15%。我市各种类型建筑企业达到1372家,其中: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1201家,较去年同比增加9家,一级总包施工企业33家,全社会建筑业从业人员5.2万人,我市注册一级建造师768人,吸纳就业作用显著。


      行业实力持续增强。湖北利达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本市企业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省建筑业重点培育企业,监利建筑工程总公司等12家建筑企业成功申报资质升级。荆州市中心医院荆北新院一期和湖北华电江陵发电公司燃煤发电机组工程两个项目荣获中国建设工程最高奖“鲁班奖”,打破我市鲁班奖零纪录;荆州市复兴大道入围“国家优质工程奖”;雨台大道市政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荆北片区湿地水系公园建设项目荣获中国“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评价”;荆州广播电视发射塔迁建工程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楚天都市壹号院二期等7个项目荣获湖北省建设优质工程“楚天杯”;碧桂园˙央玺一标段荣获全国“2022年度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地安全生产标准化学习交流示范项目”。


      四、争取政策资金取得新成效


      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谋划项目,争取资金支持。2022年,向上争取城市建设类中省补助资金共10.11亿元(同比增长3.22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资金9.22亿元(包括燃气管网改造项目2.867亿元、棚改及保障房1.06亿元、老旧小区改造5.19亿元、危房改造0.1亿元),争取省级资金0.89亿元(包括老旧小区改造807万元、节能以奖代补122万元、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以奖代补资金5239万元、危房改造297万元、城乡建设发展引导资金2115万元、省级海绵城市建设引导资金400万元),持续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功能品质提升。同时,争取“保交楼”专项借款2.75亿元,争取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性贷款19亿元,有力促进了“保交楼”和保租房源筹集工作。


      今年4月,荆州市成功申报海绵城市建设省级示范,3年预计可获省级补助资金1200万元,省财政厅现已下达2022年度省级海绵城市建设引导资金400万元,谋划专项用于已出现且未完全改善的易涝点整治工作,着力解决城区内涝问题。在前期基础上初步谋划实施19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2亿元,计划2022-2024年建设完成,为申报海绵城市建设国家级示范城市筑牢基础。


      五、绿色节能低碳发展聚集新动能


      持续推进全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落实“区域全覆盖、项目全覆盖”。全年新建绿色项目38个,占全年建筑项目62.3%,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246.94万㎡,城镇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70万㎡。


      完善行业发展规划,引导绿色生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认定。结合中心城区预拌混凝土(砂浆)现有生产能力、“十四五”期间产能需求及现有搅拌站数量等行业现状,制定预拌混凝土(砂浆)行业布局规划,《荆州市中心城区预拌混凝土搅拌站、预拌砂浆搅拌站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布局规划(2022-2025)》已通过市规委会预审;中心城区8家预拌混凝土企业获得行业绿色生产评价标识,占比40%,9家企业获得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占比30%。


      完善配套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3月30日,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通知》,印发《荆州市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细化市直相关部门、局机关科室和参建各方在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职责要求,对拟开发建设项目提出装配式建筑建设指标要求,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形成闭环管理机制。全年新开工装配式项目30个,占新比49.1%。


      六、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搭起群众连心桥


      红色物业扩面提质。中心城区1064个住宅小区,通过专业化物业服务、单位自管、业主自治、公益性服务、街道社区托管等形式,实现物业管理覆盖100%。建立物业和环境管理委员会196个、成立业主委员会和自治管理委员会2741个,覆盖率达85.9%以上。


      专项整治效果显著。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荆州市专业化物业服务收费信息不透明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物业服务中“服务内容不公开”“收费标准不详细”“公共收益去哪了”等问题, 从解决专业化物业服务企业收费信息不透明等方面入手,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荆州市住建局微信公众号、相关自媒体、小区和物业企业联动宣传等多种形式发布公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搭建一体化“数字化物业智慧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媒体公布投诉举报电话、邮箱和荆州市物业服务投诉二维码,实现“码”上举报,在线受理,全力推动社区共建、共享、共治。在全省率先建立住房维修资金手机app缴交功能,实现缴交方式多样化、便捷化、信息化,维修资金管理做到“缴交快捷、查询清楚、使用方便”。持续整合优质调解资源,在中心城区成立30家物业纠纷调解室,中央华府小区“物业纠纷调解室”被评为“红色调解室”,经验做法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和学习强国等平台推广。


      七、优化营商环境打好翻身仗


      坚持巩固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质效,向社会各界作出十项公开承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印发《荆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审批环节、时间、成本优化方案》,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和一般工业类投资项目实行五证同发,审批时限压缩至5天内,较省级时限压缩60%左右,推动水电气联动报装,企业群众办事更加高效、快捷。


      积极探索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出台《荆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改革实施细则(试行)》,开展政府投资工程、工业园区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自审承诺制试点,将施工许可前图审调整为施工许可后检查。实行“0”个工作日审图,全年受理 98个政府投资和工业园区项目施工图检查,面积240万㎡,较试点前,平均缩短2-4个月。


      印发《荆州市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多验合一”实施细则》,设立工程建设综合受理窗口,依托省、市工改系统统一受理,项目竣工验收时间由50天压缩至最短3天内;施行施工许可无纸化申报、电子化取证,提升审批便利度;推行单位工程联合验收,助推企业早投产、早交付、早收益。我市工程建设便利度和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在省工改双月考评中连续两次取得全省第二的名次,工作质效、数据质量、服务效能等考评指标稳居全省前列。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全面深入企业深入社区了解情况,切实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荆州“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住建答卷里有硬举措”被国家住建部官方网站新闻专栏转载报道;湖北荆州“工程竣工多验合一,项目投产按下快进键”被人民网、学习强国等转载报道。


      八、美丽乡村建设开拓新局面


      “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高效推进。2022年全市共完成擦亮小城镇项目338个,实际投资958192.87万元,通过开展以“七补齐”为重点的各项工作,使乡镇面貌均焕然一新。江陵县熊河镇、石首市东升镇、松滋市沙首观镇、监利市周老嘴镇等4个乡镇被评为2022年省级示范乡镇。积极推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逐步形成党建引领、党员带头、乡贤融入、群众参与、群策群力的工作思路,和共谋、共建、共评、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通过认真实践埠河镇天心眼村、涴市镇报德寺村入选湖北省 2022 年度乡村环境微改造共建村名单。


      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明显。全市乡镇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持续稳定运行,通过管网延伸新增主支管网50公里,部分县市启动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二期项目,全市共征收乡镇污水处理费1008.3万元。


      农村危房改造持续进行。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实施动态监测,实际完成农村低收入群体等6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666户,共使用中省补助资金1288万元。


      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有序开展。采用张贴二维码、发放宣传画等形式大力推广房图集。全市共印发图集推广资料13万余份,开展工匠培训15场次,培训人数1702人,新(改)建房屋图集使用率超过50%。


      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聚焦传承与创新


      推进古城保护疏散。古城内已完成疏散外迁单位58家,其中机关事业单位40家、学校10所、医院1家,企业7家,疏散腾退的建筑面积16.3万㎡、场地15.2万㎡。编制了《荆州古城保护疏散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已上报市政府,拟计划实施古城疏散项目46个,为古城内文旅产业发展腾退空间,为创建国家5A景区创造条件。


      名城保护机制日臻完善。市政府出台了《荆州市中心城区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办法》,荆州古城顺利通过住建部专家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评估验收。在住建部组织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座谈会上,市住建局主要领导在全国范围内推介荆州名城保护工作先进经验。在荆州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之际,市住建局拍摄了《名动天下 荆州古城》的专题宣传片,并联合市政协在古城宾阳楼举办了“荆州名城保护40年成就展”,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历史街区和建筑保护取得新进展。目前,我市5条历史文化街区已修缮2条,即沙市洋码头历史文化街区和荆州古城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中心城区100处历史建筑已修缮23处,即沙市洋码头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安利英洋行、怡和洋行、候船室、天主教堂、活力28厂区等19处,市工人文化宫职工剧场,荆州古城南门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南门大街53号民居(原南门大街30号)、内环路51号民居(原南门大街34号)以及冠带巷1处民居;今年5月,支持沙市洋码头文创园申报湖北省城乡建设发展引导项目,获得奖补资金120万元。


      十、干部队伍建设呈现新气象


      群防群控筑牢第一防线。在疫情防控中,全系统党员干部亮身份、见行动,紧紧扣住疫情防控设施保障、小区防控物业阻断和工地防控复工复产三大战“疫”,勠力同心、日夜鏖战。住建局常态化驻健康巷社区工作组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着力保障健康巷社区常住居民3824户,9460人疫情期间生活物资供应。局领导班子带头,组织100名突击队员在对中心城区太岳路和江津路、南湖路和白云路等重要交通卡口进行包保值守。组建志愿者服务队,80名干部职工驰援一线,对60个物业小区和在建工地进行上门督导,进一步加大自来水生产、供水、排水调度、水质检测、管网维修等巡查力度,确保做到排水达标、供水保量。


      “引才”上更加注重梯次合理。深入调研分析住建系统人才队伍现状,举办年轻干部座谈会等6场次,制定建设行业领军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11名。


      “育才”上更加注重优质实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焦主业、服务大局,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信访维稳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激励干部始终保持奔跑、燃烧、沸腾的状态,向市委推荐袁新、孙勇等2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对汤奕、王代、李虎等7名同志进行提拔重用,15名公务员晋升了职级,童克忠、汤奕、李虎、周建宏等4名同志受到市级表彰,孙叙华同志被住建部表彰为“全国住建系统先进工作者”,进一步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用才”上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加强业务科室、单位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对机关19名科级干部进行轮岗交流,力争培养一专多能型复合人才。建立住建系统各级党组织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名单,健全联系服务机制,技术职称较高的老同志负责管理工作,对青年干部进行“传、帮、带”,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合理流动的良性机制。


网站首页|协会简介|新闻公告|协会工作|会员动态|联系方式 Copyright@2017.荆州市建筑业协会.All right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00202000185号 鄂ICP备17009254号-1